全面回收,損失一億美元

這件危機,看出一位企業家的格局。

1982年,該止痛藥是嬌生的明星產品,貢獻年度毛利17﹪,在全美市佔率高達35﹪。但9月份,有一位Chicago家庭主婦猝死,皮包中有6顆Tylenol膠囊,4顆含氰化合物。接著又有6位Chicago市民因為服用該藥物而死亡。

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(美國聯邦調查局,簡稱FBI)經過調查後發現,該藥(Tylenol)是遭到千面人下毒,責任不在嬌生。因為病例僅侷限於Chicago,嬌生不需過度反應,也不需要將該藥品全面回收。但親自上這火線的柏克決定承擔所有責任,因為他認為不能再有一個人因為嬌生而喪命。

柏克親自上媒體,以藥品的包裝不夠安全,讓歹徒有機可乘表達歉意。他更將藥品全面下架,成立800條消費者諮詢專線、藉著媒體和廣告呼籲民眾不要服用該藥品、發出500萬封電報給醫生等團體告知檢驗結果…。這些動作,至少讓嬌生帳面上損失一億美元(當時折合台幣32億7千萬元,兌換率1:32.7)

然而,危機過後的半年,這個原本被預言將消失的產品,在重新更改包裝方式之後,在市場上贏回原來的市佔率。

對柏克來說,天平的一邊是上億美元的損失、無法預期的市值滑落、董事會的壓力;天平的另一邊則是無形的人命、商譽。天平的兩邊孰重?柏克受到軍人父親的高道德標準,與早年在哈佛的MBA道德教育很深的影響。他說:「我們不管做什麼,都不斷的被提醒要有道德標準—做決策時,道德價值的重要性。」

深度的道歉策略讓嬌生因禍得福,大幅提升了商譽價值,並凝聚員工對嬌生經營理念的共識,更因此獲得當時的總統雷根的公開稱讚。事實上,後來在所回收的藥品中又發現有70多顆遭下毒的膠囊。這個案例後來被列入哈佛的教案。

轉載自《商業周刊》975期 2006.7.31→2006.8.6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teor244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